经 济信 息 摘 要
目 录
【大 势 观 察】
中央决策层关于经济调控的政策定调出现微妙变化
把握中央决策层开始关注就业问题的政策考量
当前决策层经济调控操作陷入自相矛盾状态
【独 立 预 测】
经济预警:“三角债”蔓延或诱发房地产金融风险
楼市观澜:潘石屹认为房地产大跃进投资已到尽头
经济态势:CPI破2%迫使未来政策操作进入“两难”
产经投资:“大健康”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政策评估:“首都经济圈”概念或引致更多问题
区域发展:“中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极具前景
【数 据 跟 踪】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大 势 观 察
中央决策层关于经济调控的政策定调出现微妙变化
虽然姗姗来迟,中国经济下半年走向终于定调。7月31日,中央年中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从释放的信号看,宏观政策采用与以往不一样的逻辑。中央层面虽然突出“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的政策导向,但前提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表明稳增长的相对权重的提升,并未改变其绝对权重依然低于调结构的地位。
2008 年以来,我国已经走过两波完整的政策放松过程。第一次是2008-09年四万亿的刺激,第二次是2010年下半年的政策放松。从去年底,放松将一如前两次的经验一样展开的预期强烈。但事实是,此次政策放松十分迟缓。
任何政策都一定会需要付出代价。在这两次的政策放松中,虽然经济增长明显回升,却带来了通胀和房价上升,国进民退等副作用。换届年,更宜稳中求进,防止大起大落。因此,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必然选择,一直没有明显突破。国务院5月反复重申的“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本次会议进一步首次提出有效投资,避免重复建设并因此带来产能过剩问题出现。事实上,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一大隐忧。7月PMI新订单指数继续回落至49%,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而生产指数仍维持在临界值以上,读数为51.8%,生产-新订单缺口仍处于历史高位,说明制造业产能过剩现象依然突出。
政策释放力度有限,使得经济增长持续处于减速的状态。7月中国PMI 指数50.1%,环比下降0.1%,维持上月回落趋势。不过,季调后PMI 数据已连续两月回升,增幅在7月近一步增加,中国经济回落趋稳的态势更加明确,为调结构扩展了腾挪辗转的空间。
把握中央决策层开始关注就业问题的政策考量
近期温总理多次表达对就业的关注。虽然此前经报道中国多地出现返乡潮,但从人保部数据看,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经完成全年目标的77%,规模裁员和临时性减员不具有普遍性,求人倍率仍在高位,劳动力价格依然较高。就业主要系于对经济下行的判断,系于对经济内在运行和政策外在影响的区分,中期意义重于短期现象。
2011~2012年增长持续下行,但是失业却迟迟没有发生。一种解释主要归结为人口问题,资本市场自2010年开始集中讨论刘易斯拐点问题。另外的一些解释是:地方竞争、产业转型、政策干预从刺激到维稳:一是地区间的竞争,内陆地区的扩张导致劳动力回流;二是政府支出需求的过快增长,这种劳动力需求对私人部门产生了挤出效应;三是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流出,以及无序流动和大量闲置。政府对经济进而劳动力市场的干预,不仅体现在国有部门,也体现在私人部门,通过税收、补贴、土地、融资、隐性担保等各种方式进行,最终结果是中小企业的调整,伴之以经济效率的降低和隐性失业,使得劳动力市场与实体经济出现了背离。高增长期的充分就业,使得就业率不能反映经济转型和经济下行中的就业压力,政府干预的影响,以及干预政策外生性和不连续性,就业率就可能是一个非连续变量。当前对失业的担忧毋宁说是对于经济前景和经济转型的艰难程度的担忧。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政策决策日益复杂和困难,这主要来自于经济下行期相互冲突的多重目标的共存。增长、就业、通胀、资产价格、财政金融风险,已经提高了对增长下行和通胀上行的容忍度,我们判断,中期政策目标需要重新抉择,在就业和资产价格目标之间权衡,短期可能有限牺牲后者,中期牺牲后者也无法满足其他目标,只能更早的提高对失业的容忍度。2013年之后,维稳从主观和客观的动能可能都将削弱,经济周期的力量将重新胜出。维稳减退,带动的边缘就业将被率先挤出,劳动力市场的重新整理开启,才有经济的转型。经济转型中要素市场的变革加快,要素的自由流动、重新配置和市场化定价是大势所趋。劳动力市场是其中之一,不破不立。
当前决策层经济调控操作陷入自相矛盾状态
企业总库存持续攀升,预示企业并未完全绝望,而政府一方面号称刺激内需,但另一方面却又抑制地产汽车等需求最旺盛的行业,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目前陷入痉挛当中。
企业库存情况,可以从上市公司财报中一窥究竟。随着中报披露的接近尾声,上市公司部分共性有所彰显。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两市公司存货增长趋势明显。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两市共有1343家上市公司披露存货明细,上述上市公司累计原材料存货金额约为2284.9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2107亿元总金额,上涨177.9亿元,上涨幅度为8.44%。而从原材料存货金额的排序情况来看,马钢股份为上述1343家上市公司之最,约为88.9亿元,占到1343家公司原材料存货的3.9%,且期内,公司与上年同期相比原材料存货增加7099万元。从上述公司的所属行业来看,水泥、家电行业库存增加程度明显。单从库存增多的企业所属行业性质看,都是与地产汽车相关的上下游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行业实际是消费受到抑制的行业。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近日发布信息显示,经审核,第20期个人小客车指标申请共有超过105万个有效编码,比上月多12万余人。本次摇号是北京市首次超百万人竞逐购车指标,主要是由于本月提交申请和确认延期的人数较多,达11万多人,是历次摇号中新增申请人数最多的一次。这是北京市实行小客车限购20个月以来,摇号人数首次突破百万,此次中签率仅为1∶52.8,创下历史新低。有人感叹“摇号中签比中彩还难”。北京是汽车限购的一个典型案例而已,上海早就落实汽车限购措施,其后跟风的有广州、深圳等城市。
至于地产行业,一直中央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中国各大城市出台限购令不算,只要地方政府略有放水动作,中央立即外派督察组出京巡查。但即便如此,今年以来楼市销售形势仍是火爆。以北京楼市为例,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针对7月第四周和8月首周均有成交的112个楼盘的价格统计,8月首周京城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上涨8.6%,80%以上的楼盘已经止跌。8月以来,沪深两市上市房企中报陆续出炉,数据显示多数房企资金压力有所缓解,库存压力都不大。万科截至6月底持有现金470.1亿元,与年初相比提高37%。楼市如此高温,这还是在中央严厉调控下出现,可想而知一旦放开调控,中国房地产会高烧到多少度。
奇怪的是,今年中央稳增长的主要措施就是刺激内需。今年以来中央多次表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已经出台的促进消费的政策,以巩固和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岂不知中国目前最大最旺盛的需求,就是汽车地产。这两大消费如果不满足,后续的消费行业,譬如家电、装修等内需如何刺激起来?企业库存上升,说明总体依然看好未来需求,然而政府之手却一方面抑制需求最旺盛的地产汽车消费,一方面却又刺激相关上下游行业。企业微观与政府宏观层面完全陷入矛盾当中,而决策层的调控政策完全陷入痉挛状态。
独 立 预 测
经济预警:“三角债”蔓延或诱发房地产金融风险
当前企业“三角债”问题凸显,且在机械制造、煤炭和钢铁行业最为严重。一方面,企业经营利润明显下降,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7%;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较大,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78319亿元,同比增长15.4%。可见“三角债”问题浮出水面有其深刻的宏观背景。
楼市观澜:潘石屹认为房地产大跃进投资已到尽头
潘石屹称,美国经济微增长、欧洲经济零增长、中国经济慢增长的格局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在这种局面下,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中国本土企业,都应该从应对经济长期低迷的角度考虑公司发展战略。
经济态势:CPI破2%迫使未来政策操作进入“两难”
CPI进入1时代,翘尾因素明显。2011年7月,CPI正处于最高水平的“6”时代,从8月开始即逐月下降,虽在今年1月、3月略有反复,但下降趋势未改。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涨幅的持续回落、成品油价格三连降为创造CPI新低打下了基础。
产经投资:“大健康”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和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将获益。
政策评估:“首都经济圈”概念或引致更多问题
在我们国家,行政级别极大地控制着资源的流向,行政级别高的城市会千方百计地汲取行政级别低的城市(或地区)的人才、资本,并以低的价格向后者获得水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如果在北京地区打造首都经济圈,在各省打造各省的省会经济圈,我们就不难想像到各周边地区不断向首都、向省会集聚。这将引致更多的一体化发展问题。
区域发展:“中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极具前景
“中三角”提出的大背景,主要是前几年为了防止中部塌陷而提出的“中部崛起”。尔后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开始从外向型转向内外并举型。这让拥有土地、人口、内需、产业基础的中部地区的优势开始彰显。
数 据 跟踪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指标 |
单位 |
|
一季度 |
二季度 |
三季度 |
四季度 |
当季GDP
(同比%) |
万亿元 |
12年 |
107995(8.1%) |
119103(7.6%) |
|
|
11年 |
97101(9.7%) |
108674(9.5%) |
115444(9.1%) |
150345(8.9%) |
累计GDP
(同比%) |
% |
12年 |
107995(8.1%) |
227098(7.8%) |
|
|
11年 |
97101(9.7%) |
205775(9.6%) |
321219(9.4%) |
471564(9.2%) |
农村居民
人均现金收入 |
|